$CATEGORYS[$catid][catname]

注塑加工时产品有气泡如何解决?

日期:2025-07-06 16:35:00 浏览量:
注塑加工过程中产品出现气泡是常见问题,主要与材料、工艺参数及模具设计有关。气泡产生的原因包括材料含水率过高、注射速度过快、保压不足、模具排气不良等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:

1. 材料处理:确保原料充分干燥,特别是吸湿性材料如PA、PC等。建议使用除湿干燥机,设定温度80-110℃,干燥时间4-6小时。材料含水率应控制在0.02%以下。

2. 工艺调整:
- 降低注射速度:过快的注射速度会导致熔体剪切生热,产生气体。建议采用多段注射,初期慢速充填,后期适当提速。
- 提高背压:增加螺杆背压(5-15MPa)可促进熔体排气,减少气体卷入。但需注意背压过高会导致熔体温度上升。
- 延长保压时间:适当增加保压时间(通常为浇口凝固时间的1.5-2倍)和压力,有助于补偿收缩和排出气泡。

3. 模具改进:
- 增加排气槽:在熔体流动末端和合模面开设0.02-0.04mm深的排气槽。
- 优化浇口设计:避免采用针点式浇口,改用扇形或潜伏式浇口,降低剪切速率。
- 检查模具温度:适当提高模温(特别是结晶性材料),可降低熔体粘度,利于气体排出。

4. 其他措施:
- 检查螺杆磨损情况,磨损严重的螺杆会导致塑化不均。
- 对于厚壁制品,可采用二次开模排气技术。
- 必要时添加消泡剂(用量0.1-0.5%),但可能影响材料性能。

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排除法,先确认材料干燥情况,再逐步调整工艺参数,考虑模具修改。记录每次调整后的效果,建立标准化工艺参数库。对于复杂结构件,可借助模流分析软件预测气泡产生位置,提前优化设计方案。